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它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角质细胞代谢紊乱,使之排列增生速度明显加快。这种疾病不仅会伤害患者的皮肤健康,还会对其心理和社交生活造成重大影响。而在中文语境中,银屑病常被称为“牛皮癣”,那么,它为什么又被叫做“牛皮癣”呢?
据考证,银屑病被称为“牛皮癣”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的概念。根据《本草纲目》等经典资料记载,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与银屑病相似的皮肤病,并被称为“牛皮疮”或“牛皮赘”。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皮肤病是因为牛皮寒凉、咸厚,能够吸收人体体表的水气,使肌肤干燥、起屑、变粗。因此,他们把这种病称为“牛皮疮”。
后来,随着医学的发展,人们对这种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明代医家汤和等在《外科正宗》中将其称为“牛皮溢疮”,并进一步描述了该病的临床表现。到了清朝,《医学衷中参考》更是将“牛皮溢疮”与银屑病完全等同起来,明确指出该病由于皮肤角质化过度,使皮肤硬厚似牛皮,故而称之为“牛皮癣”。
可见,“牛皮癣”其实是古代医学专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命名的。之所以称之为“牛皮”与其寒凉、咸厚的特征有关,而“癣”则是指皮肤上普遍出现的鳞屑样损害。虽然时至今日,我们已经能够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及时、准确地诊断出银屑病并有效地治疗它,但“牛皮癣”这个名称却一直延续至今,成为大众所熟悉的专业术语之一。